自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民間藝術之鄉,人文景觀歷史悠久,文化資源特色鮮明,品高質優。2021—2023年度“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”命名名單進行公布,來自自貢市的富順縣、榮縣、沿灘區永安鎮、大安區牛佛鎮4地名列其中。
永安草雕文化自貢市沿灘區永安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,自古有“陸路鹽運第一鎮”的美譽,有“塞不滿的自流井,搬不空的鰲頭鋪”之稱,有草雕、彩燈、柳棍等特色民間文化藝術資源,是自貢近郊區“春賞花、夏摘果、秋戲草、冬觀燈”特色鄉村旅游目的地。
永安鎮依托草雕文化藝術資源,已建成占地1500余畝的“產、學、研、展、游”五位一體的草雕主題文化創意產業園,連續四年成功舉辦“中國彩燈之鄉草雕節”,已成為自貢市鄉村文化旅游品牌,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。
榮縣農民漫畫
農民漫畫館位于雙石鎮金臺村3組,被省美術家協會命名為“榮縣農民漫畫創作基地”、省紀委“廉政文化創作基地”,榮縣農民漫畫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榮縣農民漫畫起源于上世紀初,至今已有百余年歷史,創始人為榮縣雙石鎮人鐘丙文。雙石農民漫畫以農村生活、農民訴求為創作根基,以社會發展、歷史變遷、鄉村振興為創作方向,讓創作貼近生活,讓作品貼近人民。
麒麟燈舞文化
“麒麟燈舞”起源于清乾隆年間,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歷史。自廣東流傳到羅城,上世紀初,傳承至榮縣留佳。多年來為新春佳節等重大節日增添喜慶、熱鬧的氣氛,年年都要耍麒麟燈,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。
麒麟燈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,從服飾、音樂到表演動作都借鑒了傳統川劇的表演形式,具有顯著的地域文化特色,表演陣容強大,演員在50-100人左右,具有民間燈舞的龐大氣場和觀賞性。
榮縣土陶
榮縣陶始于伏羲,興于秦漢,起于蜀國南越之時,西晉時期工藝更加成熟,唐朝盛世奉為進貢佳品,宋代時期趨于鼎盛,明清時期名揚于世。
鐵廠素有“陶鄉”之稱,有著近2000年的制陶歷史,技藝精湛,美名遠揚!現鐵廠鎮轄區內,有明峰、順發兩家投資過億,年產值過億的大型制陶企業,作坊式的小陶廠更是鱗次櫛比,戶戶皆陶,每年全國有近40%的酒罐產于榮縣。
榮縣于2017年12月被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授予”中國(西部)陶都”稱號。
2018年12月“榮縣土陶制作技藝”被公布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;2019年,“榮縣土陶”被批準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,同年入選第一批四川省傳統工藝振興目錄;2021年榮縣“土陶”被命名為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。
長山鑼鼓
“長山鑼鼓”主要分布于自貢市榮縣長山鎮,發端于清朝中期約(1800年),從民間戲曲和音樂演化而來,后形成多聲部表演形式,不斷融入了現代音樂,加入嗩吶、竹笛、笙、大鼓使其音樂的打法和套路也越來越完整。
“長山鑼鼓”是家族式傳承,其傳統技法、套路保留完整,打法多樣、技法嫻熟、精湛,表現力豐富,感染性強,配器多變,形成了現在的50多套完整曲目?!伴L山鑼鼓”是該地民間藝人多年來不斷總結與發展的結晶,是底層勞動者智慧體現,對研究民間打擊樂,道教文化,發展現代打擊樂有其特有的藝術價值。
富順豆花
富順縣位于川南腹地,因歷史上人才輩出被譽為“才子之鄉”,2007年由聯合國地名專家組命名為“千年古縣”,也因豆花民俗深厚和豆花產業發達而享有“豆花之城”的美譽。
富順豆花制作工藝是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目錄,在全川乃至全國范圍內有著廣泛影響,富順幾乎家家戶戶都能憑著這一技藝制作豆花,制作出千家百味的豆花宴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