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口態勢的變化,影響著國家經濟、社會發展。
5月11日,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公布:
△中國歷次人口普查數據
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,與2010年的133972萬人相比,增加了7206萬人,增長5.38%,年平均增長率為0.53,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平均增長率下降了0.04個百分點。
全國共有家庭戶49416萬戶,家庭戶人口為129281萬人;集體戶2853萬戶,集體戶人口為11897萬人。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.62人,比2010年的3.10人減少0.48 人。
四川人口排名第五。
數據并未超過預期的起落,甚至還有驚喜。
△31省人口普查表格
作為地產行業,“短期看金融(政策),中期看土地,長期看人口”是行業發展的基本規則。其中,政策與金融可以通過短期政策調控達到目標,而人口,則是個不可控因素。
那么,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,對樓市而言將有何影響?我們細說。
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出,即使有生育政策的調控加持,我國人口增長率依舊出現下滑趨勢。而對于房地產業而言,人口總量增長和兒童數量的增加都意味著市場需求的擴張。
城鎮化,是中國房地產的重要支撐之一。
本次公布的數據中城鎮人口占比63.89%,鄉村人口占比36.11%,城鎮人口首次反超鄉村人口。這說明城鎮化效果顯著,城鎮人口上升快速,農村人口逐漸向城市偏移,城鎮化率出現大幅提升。
△歷次人口普查城鄉人口
實際上,截至2020年底,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剛剛達到45.4%,距離國際標準70%的城鎮化率,仍有不小的上升空間。
這意味著,受教育人口在增多,人群收入正逐步提高,購買能力正日益上升。
城鎮人口的增加,將為樓市輸送更多的剛需購房群體;家庭戶數的分裂,也將為房地產市場帶來新的購買需求。
盡管從總人口增速來看,僅有0.53%,呈低速增長。家庭戶規模也從2010年的3.10下降到2.62,其下降或將對房屋成交結構造成影響。
但購房需求本就以家庭作為基本單位。
近年來,家庭小型化趨勢愈發顯著,由此看來,住房套數需求是明顯增加的。
△歷次人口普查平均家庭戶規模
同時,受房價波動影響,小戶型結構便擁有了不可替代的優勢。面積小、總價低、功能全,能夠滿足大部分年輕人“獨居”愿望。
未來,小戶型結構房源將更受歡迎,成為市場導向,房屋或將要向“小型化”方向發展。
縱觀瀘州房地產市場,“剛需”、“剛改”作為市場大方向,房屋小型化結構的改變或將促使瀘州樓市呈現一定正向發展,“上車”的先行性也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對樓市的前瞻性。
目前,瀘州有這些樓盤,主打90㎡小三室結構 瀘州剛需購房圖鑒:5個樓盤小三房價格&戶型細節
而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之于房地產行業而言,或是一劑進一步推動康養產業發展的加速劑。
△全國人口年齡構成
根據數據顯示,0 —14歲人口為25338萬人,占17.95%;15—59歲人口為89438萬人,占63.35%;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,占18.70%(其中,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,占13.50%)。
與2010年相比,0—14歲、15—59歲、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別上升1.35個百分點、下降6.79個百分點、上升5.44個百分點。
人口老齡化,或將激發新的產業機會,養老產業的發展,是大勢所趨。
社會化養老,或將成為新的命題,而康養產業作為一個大概念、多功能的泛產業,剛剛踏入開端,“銀發市場”所將呈現的經濟效益將逐步形成。
我們曾推出:旅居時代:瀘州這五個地方 創新健康養生“森活”細數瀘州康養旅居產業,可供大家參考。
隨著人口政策不斷調整,未來三孩放開與試點區域計劃生育取消,人口持續增長只是時間問題。
△歷次人口普查全國人口及年均增長率
這些新生力量,則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力。
總而言之,哪怕人口呈低速增長,“人口紅利”依舊龐大,潛在購房需求突出,房地產行業發展仍存在利好周期。